湖南物流成本十年连降,多式联运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5-03-22 11:19:28 点击量:
在湖南怀化西铁路物流园,汽笛声响彻天际,一列满载日用品的中老班列缓缓启动,向着老挝万象进发。今年,湖南中老班列发车数突破 1200 车,同比去年增长近 13%,这一数据不仅见证了湖南物流的蓬勃活力,更彰显出其在连接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中的关键作用。
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 “生命线”,串联起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的关键环节。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如今,湖南的交通网络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交织成网,高铁环线全线贯通,水运优势愈发显著,交通枢纽建设成效卓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然成型。这一体系的构建,有力推动湖南物流成本实现 “十年连降”,自 2021 年起,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 2024 年,就同比节约物流成本约 120 多亿元。

从货运量增长数据来看,2024 年湖南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 4.4%、26.3%,在中部地区,公路货运量位居第二,水路货运量独占鳌头。在政策扶持方面,湖南省严格落实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高速公路累计减免通行费 97.17 亿元,切实减轻了物流企业的负担。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湘潭、衡阳等地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也稳步推进,其中 3 条多式联运线路成功入选国家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为全省物流运输模式创新树立了典范。
为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湖南各市州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永州市全力支持永州陆港物流发展,对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冷链运输等多个领域给予补助与奖励。对于市内汽车运输距离超过 50 公里且通过永州陆港铁海联运班列发运货物的情况,给予 30% 本地运输物流费补贴。同时,大力培育 “公转铁” 多式联运模式,争取到广铁运费下浮最高 59% 的政策支持以及 300 万元西
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补贴,常态化开通永州至盐田、北部湾、湛江港和中欧班列 4 个方向的铁海联运专列,相比单一公路运输,节约成本达 40%。
株洲在水运和铁运方面双管齐下。水运上,开通 “株洲-上海” 直达水运航线,积极引导中车、湘钢、萍钢等企业更多采用水路运输,并完成铜塘湾港区旗滨码头散货功能提级,港区还推出 “新货种首船到港装卸费低至 8 折” 等优惠政策。铁运方面,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货源开拓同步推进,全力打造 “湘粤非” 铁海联运通道,为运输企业争取到 “湘粤非铁海联运铁路运价下浮 59%” 和 “株洲集结中心启运港退税优惠” 政策,株洲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建设项目还入选交通运输部盘活铁路旧资源支持产业新发展典型案例。
水运在湖南物流体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堪称最经济、最绿色的运输方式。湖南水网纵横交错,航道通航里程达 1.2 万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的 9.6%,在全国排名第三。高等级航道里程持续增长,千吨级航道总里程达 1275.8 公里,千吨级以上泊位达 160 个,港口吞吐量达 3.03 亿吨。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水运成本仅约为公路运输的 1/5、铁路运输的 1/3。例如,湘江流域钢铁企业通过水运外购铁矿石,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 10 亿元以上,湖南 “黄金水道” 的巨大效益由此可见一斑。
步入 2025 年,湖南在物流领域持续发力,将开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实施 “一湖四水” 港航提升工程,全力畅通湘江、沅水 “十” 字水运大通道,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加快建设港口铁路专用线,大力推动更多大宗货物运输由公路转向水路,积极发展 “铁水联运”,提升水路、铁路运输在货运结构中的占比,从优化运输结构层面持续降低物流成本。
在科技创新领域,菜鸟无人车已在湖南县域快递配送中崭露头角,有效解决乡村快递配送成本高的难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湖南等地的共配中心不断加大无人车采购力度,菜鸟 L4 级公开道路无人车已在湖南等 30 多个县区投入运营。在国际贸易通道建设方面,2024 年 12 月 28 日,当年第 1000 列中欧班列(长沙)从长沙国际铁路港驶出,至此,湖南中欧班列(长沙)、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怀化东盟班列年发运量齐上千列,回程货源也日益丰富。长沙海关实行的 “一站式查验 + 铁路前置 + 区港联动” 等监管新模式及改革举措,为企业节约了大量通关时间,有力推动了铁路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湖南以“结构性改革+国际通道+水运优势”组合拳,构建起高效、低碳的物流体系,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成为全国多式联运与降本增效的标杆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