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926082613
- 电话:
- 020-39280356
- 邮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广州白云区华邦物流园C区5-412
自古以来,海口就是一个繁盛的对外贸易商埠,素有“琼州门户”之称。白沙津、海口浦、新港、秀英港、马村港……一个个港口的名字,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2005年,省、市政府提出了“三港合一、四港分离”的设想,对秀英港、新港、马村港3.5万吨级码头进行合并重组,成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3月,为进一步加快港口发展,海南港航下放海口市管理,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海口新港的交通问题、环保问题、城市生活岸线问题等一系列矛盾日益突出。新港附近不仅有水产码头市场,而且各种商店已形成了包围之势,港口前的道路渐渐被商铺摊位及各种货运车辆、三轮车挤占,周边环境越发混乱。
2011年6月14日下午6时,“紫荆6号”客轮一声长笛,作为海口新港客班轮最后一班,载着51名乘客徐徐驶向海安港。新港正式结束客运历史,搬迁至秀英港。
但海口新港面临的问题在秀英港区也一样存在。据业内人士分析,每天从秀英港进出港的车辆平均有3300辆左右,高峰期超过7000辆,有时几艘船同时回港,数十辆车一下子涌向滨海大道,造成严重拥堵。此外,由于天气原因停航和客运高峰期,滞留的过海车辆经常在滨海大道排起长龙。随着海口市第二办公区的启用,上班和办事的人常经过这里,也使这一带的交通压力增大。
秀英港区周边也渐渐形成了商业区和住宅区,周围发展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城市规划等条件也限制了其港口经济形态的进一步发展。在林健看来,秀英港区的搬迁既是城市规划的需要,又是港口自身发展的要求。“海口港吞吐量主要集中在秀英港区,目前秀英港区吞吐量已超设计能力70%。”
新产业群
秀英港华丽转身
“秀英港区搬迁后,将纳入海口市城市发展规划中,未来秀英港区的发展,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林健介绍说,根据海口港总体规划,海口港各个港区的主要功能划分如下:
秀英港区:近期以集装箱、商品汽车滚装运输和客运为主,兼顾大型邮轮停靠。远期规划为国际邮轮客运、国内客运、游船及游艇码头。
新海港区:将建成为火车轮渡和客货汽车滚装运输专用港区,为海南与内地之间陆岛运输及海南省生活物资集散、配送服务。功能包括车客滚装业务和物流产业。
马村港区:将建成为海口港的综合性中心港区,主要以承担集装箱、油品、散杂货及危险品运输为主,并做大规模临港产业开发。
“秀英港区搬迁,可以让海口城市产业布局更合理。”在林健看来,秀英港区的华丽转身将产生多重社会效应。首先是城市形象得以美化,打造海口城市会客厅,成为海口名片,提升海口的城市品位;其次是财政收入得以增加,财政可长期得到秀英港区开发及经营过程产生的税费;就业岗位得以增多,将形成新的两个经济产业群,可为海口市带来20多万个就业岗位;其三是国有资产得以壮大,港航控股作为全资国有企业,其发展壮大就是国有资产的壮大;其四是税源得以保证,两个经济产业群的开发经营,将可每年为海口市带来近30亿元税收。
在分析秀英港的搬迁,海口将形成新的产业群时,林健说,这其中首先是秀英港旅游产业群。
秀英港改造后,预计北部片区年游客总量将达1310万人次,南部片区和海上功能可带来国际游客50万人次,国内游客100万人次,短途旅客200万人次,海上旅游100万人次。预计该片区将可给海口市带来120亿元以上的GDP和12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给政府带来约12亿元左右的税源。
其次是马村港为中心的港口经济产业群。港航控股马村、新海港区将形成6300万吨的吞吐量,其中集装箱250万TEU,轮渡310万辆次。预计每年给政府的直接税收4亿-5亿元,间接税收16亿元(按国内港口平均每万吨吞吐,可带动临港产业260万元的产值计),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区港联动
实现“以港兴市”目标
“省委书记罗保铭、省长蒋定之在秀英港集装箱码头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们工作的动力。”林健介绍,“十二五”期间,港航控股将采取BT模式加快马村港2、3、4期和新海港客运滚装码头建设,加强港口与中海等大型航运企业的合作。应用“前店后场”发展模式,实现区港联动,巩固海口港在全国沿海港口群中的重要作用和枢纽地位,实现海口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目标。
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市政府拟参照省政府项目代建模式,与有意向、实力强的投资人开展港口项目BT合作,加快马村港2、3、4期和新海港客运滚装码头建设,提前4年完成港口建设任务,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物流、人流高速增长的需求。
政府主导,加强港口与中国海运集团、中国远洋集团等大型航运企业的合作。通过培育海口至大连、营口、天津的南北航运干线,搭起南菜北运、北粮南运的桥梁,加强海南与东北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航线网络的丰富和不断完善,将极大推动我省海运、陆路运输等行业的壮大,推动我省物流产业的发展。
加快新海物流园、保税区、马村港物流园区的建设,应用“前店后场”发展模式,实现区港联动、优势互补,使港口的物流功能和贸易功能有机结合,推动临港经济发展,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服务全省经济发展。
林健对未来的海口港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分析说,预计“十二五”末,海口港吞吐量将超过1亿吨,占全省总量的6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TEU,占全省总量的80%,占环北部湾总量的55%,汽车轮渡达到310万辆次,轮渡货物吞吐量6200万吨,旅客吞吐量达到2500万人次。海口港基本实现环北部湾集装箱中心港、陆岛运输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搭建起完整的港口服务体系,成为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优质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亿吨大港。此外,依托港口的辐射带动,促进临港工业、临港服务业、临港金融业、临港物流业的集聚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港口经济实现质的飞跃,为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同时也充分发挥海口市作为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和全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