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欢迎来访:专注200KG/1CBM及以上货物
服务热线:020-39280356

TELEPHONE


物流资讯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
13926082613
电话:
020-39280356
邮箱:
sunhayl@foxmail.com
地址:
广州白云区华邦物流园C区5-412
物流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物流资讯 > 物流资讯
不一般的“超载”:武汉长江三桥10年内大修24次
发布时间:2010-10-08 15:12:01 点击量:

 

不一般的“超载”:武汉长江三桥10年内大修24次

 

     广州日报10月8日报道 斥资11亿元的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近日再度封闭维修,这已是该桥建成10年以来的第24次维修,而此次维修距离上次大修还不到一年时间。在上次维修时,相关部门曾信誓旦旦地保证:“至少能管6年”。可这一次,他们又“食言”了。

    这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质疑:10年24次大修背后有无猫腻?长江三桥是“豆腐渣工程”?

    记者连日来赴武汉实地调查,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对大桥的频繁维修也各有说法。相关桥梁专家则表示,长江三桥出现目前的尴尬,都是在没有实验的前提下盲目上马“新工艺”、“新材料”的恶果。目前,就桥梁施工的质量责任,武汉市政府已经展开对大桥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调查。

    为探个究竟,日前记者徒步上了长江三桥。

    现场直击:

    维修致武汉三环线瘫痪

    记者看到,桥面双向都在进行封闭施工,原本单边3车道,如今只剩下单边2车道可供通行。在长约3000多米的桥面上,随处可见斑斑伤痕,桥中间的1000米内有十多个碗口大的“伤疤”正在修复;桥面沥青裂开了一些近5厘米长的口子。

    十多名工人正在冒雨施工,在“重伤”地段,施工方搭起了多个防雨棚。工人赵师傅说,先对“受伤”部位打入钢筋加固,然后再用沥青覆盖,“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了”。

    根据施工方发布的封闭施工公告,“白沙洲大桥桥面出现破损,已严重影响过往车辆正常通行。”此次维修将分3阶段进行,每阶段12天,加上前期准备的3天、工程收尾的1天,共40天。

    由于单边各封闭一个车道,在距离大桥尚有200米的武汉三环路段,塞车的迹象便已凸显。上了白沙洲大桥的车,更是像蜗牛般缓慢爬行。三环线上的车龙长达2公里。

    据负责白沙洲大桥交通管制的武汉市交管局中环大队负责人介绍,白沙洲大桥日均流量约为8万辆;封闭施工后,原先从三环线走白沙洲大桥过长江的货运车辆只能绕道。“大桥封闭后,武昌出城车辆改道走雄楚大道,导致中山路流量增大。三桥一维修,三环线就瘫痪了。”

    为疏导车流,该队加调15名警察,30名交通协管员,24小时不间断对大桥实行监控,在大桥两端上桥处及施工段设岗引导车流。

    武汉白沙洲大桥简介

    武汉白沙洲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于1997年5月开工,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车,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设计,工程总投资11亿元全长3589米,桥面宽26.5米,6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日通车能力为5万辆,分流过江车辆29%,主要分流外地过汉车辆。它是武汉88公里中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千米处。南岸在洪山区青菱乡长江村与107国道正交;北岸在汉阳江堤乡老关村与318国道连通。白沙洲大桥的建成,使107、316、318等国道由"瓶颈"变通途。

    早前报道:

    武汉长江三桥10年维修24次 市民质疑屡修屡坏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详细】

    相关报道:

    武汉白沙洲大桥上亿维修 货车碾压一年即坏

    耗资逾亿元大修后通车才9个月,白沙洲大桥又出现数十个坑洼。昨日,本报报道此事后引发社会关注:白沙洲大桥缘何不断维修却难断根?【详细】

    武汉白沙洲大桥再现"桥脆脆" 建桥投11亿巨资

    投资11亿元的湖北武汉白沙洲大桥自2000年建成后不久就被称作“崭新的破桥”,“十年九修”。今年3至4月,封闭大修后正式通车才两三个月的白沙洲大桥,引桥上又出现坑洼。

    武汉白沙洲大道路面塌方致堵车超7公里

    2009年11月24日,11时20许,白沙洲大道的白沙二路处白沙洲大道快速通道工程工地发生面积为30×20平方米、深度为0.5-2米的地面塌陷,并导致供水干管破裂,未造成人员伤亡。

    南京长江三桥因亏损延长收费5年引发争议

    成本高收费慢,通车四年亏损过亿。南京长江三桥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桥从2005年10月通车,到去年累计亏损已过亿元,今年估计还要亏几千万。亏损的原因是大桥位置较偏,两边路网不完善,车流量增长缓慢,实际通过车辆只达设计量的62%。